- 《翠鳥》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泉城教學設計 推薦度:
- 《觀潮》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琥珀》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新聞》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 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會篩選信息,抓重點、抓關鍵。
3、了解側面表現(xiàn)和借景抒情手法的運用,認識“印象式報道”的特點。
重點:
1、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側面表現(xiàn)和借景抒情手法的運用,認識“印象式報道”的特點。
難點: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1課時
課型:教讀課
教學方法:教讀法、談話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聞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通過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獲取信息,了解社會。怎么才能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呢?下面,我先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請打開課本第49頁,用30秒的時間瀏覽這則新聞,回答以下問題:1、奧斯維辛在哪里?布熱金卡在哪里?2、人們訪問了哪些地方?
二、講習課文
(一)環(huán)節(jié)一:
答案:1、奧斯維辛是波蘭南方的一個城市,距華沙120英里,地處被稱為摩拉維安門的山口的東頭,周圍是一片沼澤地。布熱金卡在奧斯維辛城外幾英里的地方。
這是新聞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尋找。(插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背景資料)在奧斯維辛城附近,建有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最大的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被稱為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時間內,曾囚禁過24個國家的民眾和戰(zhàn)俘,共有約400萬人在此被殺害。1945年,德軍為消滅罪證,炸毀了它,現(xiàn)在人們參觀的是經修復后建成的博物館。
2、人們依次參觀了毒氣室、焚尸爐、牢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這可以在7——15段里尋找。這部分敘述人們訪問奧斯維辛博物館的過程。
抓取信息一般看標題和導語部分,進一步在主體里尋找。這是從新聞結構上著眼。重要的信息是新聞事實,閱讀新聞時還要分清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而新聞材料除了上述兩類外,還包括作者的主觀評價,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陳述部分,要分清陳述和評價。這是從新聞材料著眼。這是獲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對大部分新聞適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聞的主觀評價都與事實截然分離的。下面,請同學們劃出表達作者評價的語句。
(二)環(huán)節(jié)二:
?。ㄒ詫W生劃出的語句引導學生認識這篇新聞的特點)這篇新聞最大的特點是寫作者的主觀感受。這些感受包括所見所聞所感,而且并沒有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卻讓人感受到情感波瀾的暗涌。請同學們找出最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細體會,說說句子的內涵。
?。w納學生看法,引導他們品句)
1、“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幾個兒童在追逐游戲?!?/p>
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為什么覺得可怕?如果這種景象出現(xiàn)在維也納的多瑙河旁,只會錦上添花??膳碌牟皇蔷跋蟊旧?,而是布熱金卡出現(xiàn)了這種景象,布熱金卡的歷史與此太不相配了,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個“不該”?;野档奶炜?、沉悶的色調才是與它最相配的景象。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無一句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同時在開頭給讀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壓抑。
2、“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p>
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們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難、苦難折磨而產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資料: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扇高墻上寫著:“來到這里只有勞動,不能有任何別的設想。不想勞動者可以自己觸動電網?!奔袪I的頭頭在囚犯到來的當天就對他們說明白:“……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從焚尸爐的煙囪里爬出去?!保澳救弧奔皩媚锏拿鑼懡衣读朔ㄎ魉箤γ篮玫拇輾堃约白髡叩膽嵑拗?,暗示人們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偨Y以上片段的寫作手法)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些饒有意味的場景曲折表達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長,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這種手法的運用或許能為同學們的寫作提供一些啟發(fā)。
4、(請劃出描寫參觀者的相關語句)“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他們表情茫然”“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薄皡⒂^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p>
7——15段,作者跟隨著參觀者的腳步,通過外顯反應表現(xiàn)參觀者的內心感受。(讓學生針對相關描寫暢所欲言,想象參觀者的心理活動)
?。ㄖ攸c講解議論句“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保┳鞫\告,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殺人著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無辜的人們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偨Y以上片段的寫作手法)通過參觀者的動作、神態(tài),側面表現(xiàn)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和納粹的殘暴。
(三)環(huán)節(jié)三:(歸納寫作特點)
寫作特點:
1、文字簡練、樸實。(一般新聞的特點)
2、視角獨特。從“平靜”中找到新聞。在平淡的事實中,作者感受到平靜之下的風暴,那就是每一個參觀者心中的感情波瀾。他們都受到了震撼,從而更加熱愛和平自由。這是善與惡的對立。因此,作者沒有直接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景象,而是轉而關注人的感受。這一類新聞有別于純客觀報道人和事的新聞,被稱為“印象性報道”。
3、多用否定句:使文章具有統(tǒng)一的風格。標題就是一個否定句,在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出現(xiàn)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說“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很多次了”,所以沒有什么新聞,但作者仍感到非寫不可,表現(xiàn)了記者的良心,交代了寫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現(xiàn)在結尾,呼應前文,突出主題。
(四)環(huán)節(jié)四:討論
這篇新聞的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是對納粹罪惡的憤怒譴責,還是對和平自由的希望?還是兩者兼有?(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選代表發(fā)言)
(五)總結
作者通過借景抒情和側面表現(xiàn)的手法傳達了參觀者們的內心感情,表達了對納粹暴行的憤怒和對自由和平的向往。
(六)布置作業(yè):
1、找一則消息,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寫一句話新聞。注明新聞的來源。
2、完成課后練習四的第二小題。
板書
新聞事實
新聞材料背景材料
作者的主觀評價
片段2借景抒情
7——15段動作神態(tài)描寫側面表現(xiàn)恐怖殘暴
寫作特點:1、文字簡練、樸實。2、視角獨特。3、多用否定句。
《新聞》 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難點: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自讀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學習第一則新聞。
?。ㄒ唬?/p>
你喜歡讀報嗎?喜歡讀報紙上的新聞嗎?可以表現(xiàn)一個人敏銳的洞察力和關心時事動態(tài)的熱忱。新聞是我們了解時代生活的一個窗口,是社會變化的一個晴雨表。
?。ǘ┬侣劦闹R
1.什么是新聞?
新聞指的是“新近發(fā)生的事情”。從廣義來講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狹義的新聞也叫消息?!狙a充說明:凡是開頭冠以“新華社電”“本報訊”“本報記者報道”字樣(電頭)的文字,不論長短,都是新聞。有的報道很簡短,不加“電頭”,也是新聞。新聞在報紙上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報紙可以沒有其他文體,但如果沒有新聞,就不成其為報紙了?!?/p>
2.新聞的特征
a)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準確,不能虛構或夸張。
b)報道迅速及時。
c)簡明扼要。
3.新聞的六要素
通常人們把五個W叫做新聞的五要素,
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經過Why——何故。
新聞的六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新聞如果缺少了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兩個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報道的事實殘缺不全,說不清楚,不能給人以確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實根據(jù),至少也會使所報道的事實大為遜色。
4.消息的結構
A.標題
包括主標題、引標題和副標題??梢匀齻€標題齊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對消息內容的高度概括。
B.導語:消息開頭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內容。
C.主體:是消息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xiàn)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
D.背景:指的是消息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E.結語:是消息的結尾。背景和結語有時很明顯,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另: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么作用?——【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電頭是指說明發(fā)電者、發(fā)電地點、發(fā)電時間的文字,本文開頭略小的字就是電頭,電頭通常是必不可少的。電頭寫明通訊社的名稱、發(fā)電時間,說明材料真實可信,消息及時。
?。ㄈW習第一則新聞
1.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偉大的革命導師。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澤東選集》中。
2.介紹時代背景
思考:標題中的“橫渡長江”改為“勝利渡江”行不行?(明確:不行。因為新聞必須具有真實性。)這則新聞寫完了不發(fā)表,等待渡江役勝利之后再發(fā)表,不就可以改為“勝利渡江了嗎?(明確:不可以,因為這樣的好消息必須及時告訴給全國人民。新聞必須具有及時性。)
3.預習檢查
4.結合新聞,探討標題、導語、主體的區(qū)別。
請同學們用三種方式把課文的內容表達出來:
?、儆靡粋€語句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用一個語句單獨介紹新聞的內容就叫標題
?、谟靡欢卧捳f出這則新聞的內容:課文開頭第一、二句話簡明準確的說出了全文的內容;
用一段話在開頭介紹新聞的內容就叫導語
?、塾脦锥卧捳f出這則新聞的內容:課文中關于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三個層次的內容說出課文的內容。
用幾段話具體地介紹新聞的內容就叫主體
5.齊讀這則新聞,找出文章的主體部分,可分為幾個層次?了解新聞報道的具體內容。
明確:
第一層:從“20日夜起”到“即已渡過30萬人”(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突破地點、渡過人數(shù))
第二層:從“21日下午5時起”到“不起絲毫作用”(對西路軍渡江情況加以評論)
第三層:從“湯恩伯認為”到篇末(寫東路軍的渡江情況)
(四)進一步探究內容,領略人民解放軍的威武
1.速讀課文,填寫表格
2.為什么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此中,有詳略,詳寫哪路軍?略寫哪路軍?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從其結構來看,它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先后,以及各路軍進展情況來安排結構順序的。中路軍和西路軍所遇到的敵軍的抵抗,都比較小,東路軍所遇之抵抗較為頑固,所以中路軍、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后寫。
詳略:中路軍寫得簡略,西路大軍寫得稍詳,東路大軍寫得詳。此處敵人的防線比較鞏固,敵人的抵抗較頑強。而且這一地區(qū)有包圍敵軍、解放南京的關鍵的戰(zhàn)略重要意義。
3.哪些句子對西路軍渡江情況進行了評論?這兩方面的議論為何一略一詳?兩方面的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為什么?(敘議結合)
明確:“一方面……另一方面”。揭露了敵軍潰敗我軍取勝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大長了我軍士氣,滅掉了敵人的威風。也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整個國民黨反動派政權必然滅亡的民運。
?。ㄎ澹W生進一步品讀課文,體會新聞的語言特點,提高閱讀能力。
1、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詞,準確表明當時九江尚未解放的狀況,避免了歧義。又如“我東路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精確到日到時。
②再如“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準確表現(xiàn)了我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指戰(zhàn)員胸有成竹的狀況。
?、圻€有全文最后,就分別用了“殲滅”及“擊潰”(不是籠統(tǒng)地說“消滅”或說“打垮”)“占領”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進了一步,江陰要塞已為我所用),對長江是“封鎖”(不準船只自由通航),對鐵路則用“切斷”(堵住了敵人從鐵路逃跑的退路)。這些動詞用得非常準確,這就有助于“真實”地反映戰(zhàn)況,又能恰切表明我軍銳不可當?shù)臍鈩荨?/p>
?、堋巴黄啤睖蚀_表現(xiàn)了戰(zhàn)斗過程,“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越過”的對象是靜態(tài)的,);“渡至”,準確表現(xiàn)了水戰(zhàn)進軍的特點,“渡至”比“到達”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到達”,泛,);“24小時內”,時限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zhàn)順利之意。(“共”,時限不明,一般化,)“即已”,準確表現(xiàn)了神速特點。(“現(xiàn)在”,時界相對模糊,)“至發(fā)電時止”,時界更為確切;“余部”,軍事術語,準確得體,(“剩下的”,表達內容模糊。)
?、萦迷~準確還表現(xiàn)在對某些概念的適當限制上,如說西路軍所遇之抵抗是“甚為微弱”,而東路軍所遇之抵抗則“較為頑強”,這就非常恰切地表現(xiàn)了敵我雙方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貶抑敵人,而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或正面或反面)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2、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佟敖Y果就在21日那一天”,盡管時間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充滿嘲諷蔑視的語氣,“正是……那一天”既對“督戰(zhàn)”“認為很鞏固”構成強烈諷刺,又證實了的確“不起絲毫作用”。敵人“不料”,我軍“突破”,“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對比鮮明,既可見敵人狼狽,又可見我軍神勇。感情色彩鮮明。
?、诘?小題①句,對戰(zhàn)況、戰(zhàn)果的介紹比較籠統(tǒng),不夠準確之外,也不夠鮮明。而②句中,“整天激戰(zhàn)”介紹了戰(zhàn)況,“殲滅及擊潰”更鮮明的報道了敵軍慘敗狀況,“廣大地區(qū)”既準確說明了并非全境,又鮮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陰要塞”鮮明的表述出“封鎖長江”的確鑿態(tài)勢,更切實可信。將“東路軍”改為“我軍”在不影響準確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親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埘r明生動,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還很多。例如“百萬大軍”、“1000余華里”、氣勢豪邁,排山倒海,“沖破”、“橫渡”、“突破”,勝利豪情,激動人心;又如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與敵軍的“紛紛潰退,毫無斗志”,贊揚與藐視之情,對比鮮明;再如“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一系列動詞,鮮明的寫出了我軍一個又一個戰(zhàn)果,富有動態(tài),正如大軍如潮,鐵流難當?shù)男蝿荩坶熡辛?,激情昂揚。本文這種語言特點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報道內容的需要。
?。┛偨Y
本文報道我百萬大軍勝利橫渡長江的戰(zhàn)況,從而歌頌了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shù)膱詮娨庵竞陀⑿蹥飧拧?/p>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第二則新聞,進一步了解新聞這一文體
?。ㄒ唬?/p>
上節(jié)課,大家第一次了解新聞這樣文體,也從毛主席的一則新聞稿中領略了我解放軍雄姿。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時代背景:
這則新聞說,“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進軍”,又說到“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zhàn),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fā)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zhàn)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xù)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
這一則新聞發(fā)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zhàn)役業(yè)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zhàn)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zhàn)役中的失敗?;春?zhàn)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fā)起的,這則新聞發(fā)電之日正是淮海戰(zhàn)役前夜。
?。ǘμ柸胱?/p>
1.新聞的結構(本文的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和時間?!緦дZ】
第二層——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颈尘百Y料】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中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棄城南逃的變化?!颈尘百Y料】
第四層——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2.速讀課文,在文中圈點批注內容的六要素,整體把握新聞的內容。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原因蔣軍因全局潰敗,被迫將整個南部戰(zhàn)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qū)。在我軍強大的野戰(zhàn)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棄城南逃。
經過和
結果自去年7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jù)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jù)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ㄈw味新聞語言的特點
新聞語言具有真實、準確、及時的特點,請你從課文中找出能體現(xiàn)這三大特點的句子。
真實性:除豫北之新鄉(xiāng)、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xiāng),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qū)域曾經過早地執(zhí)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傾”的錯誤。
及時性:1948年11月5日電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
準確性:一年多時間內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
這一則新聞,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績?(明確: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zhàn)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么棄城南逃。)
?。ㄋ模┍容^閱讀——兩則新聞的異同
A.找同:分別閱讀兩則新聞,將兩者相同的地方找出來。
1)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2)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3)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4)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5)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進攻階段。
6)……
B.找“不同”
1)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zhàn)役結束,淮海戰(zhàn)役前夜。
2)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zhàn)與敵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史上南陽所發(fā)生的重要戰(zhàn)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3)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zhàn)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lián)歷史與現(xiàn)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4)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C.總結:兩則新聞的主題
兩則新聞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正義戰(zhàn)爭的勝利,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史的記錄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通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它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正義的勝利。我們堅信,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ㄎ澹┳鳂I(yè)
1.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fā)生在你自己身邊的新鮮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聞的結構和要素)
2.預習《蘆花蕩》,掃清字詞障礙。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銳不可當
西(較詳)中(略)東(詳)
長_______________橫↓↓↓↓渡______________江
?。▏顸h反動派)不堪一擊潰不成軍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敵軍必敗
《新聞》 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新聞準確、簡潔的語言。
?。场⒄J識中國革命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新聞的特點,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以模仿電臺主持的形式,帶出對自我的介紹,同時用新聞的形式也是對后面的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學期 、新教改、 新創(chuàng)舉
東絳、蠡園兩所中學互派教師換崗。
一座溝通兩校之間教學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建成。
為了促進東絳、蠡園這兩所濱湖區(qū)各具教學特色的中學之間的教學交流,東絳、蠡園兩所中學的校長在暑期合作商談,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圍中提出了“互派教師換崗”的新型教學交流形式。
據(jù)悉,開學前幾天,東絳、蠡園兩所中學分別從教語文、物理的兩名青年教師便均已到對方學校報到。今天9月1日,這四名青年教師在交換的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開始教育教學工作。
據(jù)兩校校方稱,此次“互派教師換崗”的交流形式將進行兩個月,這一“實驗”若獲得成功、效果明顯,將在今后大范圍、長時間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們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進溝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于東絳、蠡園兩校間悄然建成。
二、新授
?。?、由示例,引出學生對新聞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新聞的結構、六要素。
?。?、由“新聞作為記敘文的一種,既有記敘文的一般特點,又有其自身的特點。那么與一般的記敘文比較,你覺得新聞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討論,憑感覺和經驗談。
3、學生認識的模糊性,引出對今天新聞文體的零距離接觸,在學習中掌握新聞的特點。
4、自由朗讀課文。
?。?、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調的基礎上,齊讀課文。
?。丁⒉扇∷娜诵〗M競賽的形式,找出新聞的各個結構部分、六要素,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三、作業(yè)
我來當一回報社編輯
以課堂上學到的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
《新聞》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發(fā)展史。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2.培養(yǎng)在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3.學習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力強的特點。
三、德育滲透目標
2.引導學生認識法西斯的暴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學設想
一、播放有關香港回歸的紀錄片和反映納粹暴行的影片,設定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二、通過介紹香港近百年的發(fā)展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討論納粹暴行(擴展至南京大屠殺)對于我們人類的戕害,以及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課外查找一些香港歷史和納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輔助閱讀。
三、分別找一些香港回歸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聞報道,比較一下寫法的不同。
重點、難點
重點: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難點:新聞報道如何既報道事實,又抒發(fā)感情。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生活在信息社會里,每天都會從報紙、廣播、電視中接觸大量的新聞報道,那么,如何從新聞報道中及時而準確地篩選信息,成為當今社會人的一項重要能力。而要提高這種能力,就必須了解新聞報道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兩篇典型的短新聞。(板書課題)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新聞報道的結構方式;
2.篩選兩篇新聞報道的基本信息。
二、整體感知
(一)《別了,“不列顛尼亞”》
在眾多關于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別了,“不列顛尼亞”》是最別致的一篇,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的人們多么激動,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消息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托新聞事實的精辟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新聞事實的敘述。本文就是以這樣一種結構組織材料的。
第1段是導語部分。它告訴我們,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這標志著長達150年的英國統(tǒng)治的終結。
下面的主體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寫的是現(xiàn)實的場景,分別是: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彭定秉離開港督府,英國告別儀式,降旗儀式,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這些儀式的敘述都很簡潔,作者突出儀式本身的涵義,這表現(xiàn)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后,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有著歷史的意義。作者并不直接出面發(fā)表議論,但是情感和評論都暗含其中。比如:
港督降旗儀式,作者說“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強調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換任的重復,它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
對于在駐港英軍總部附近舉行的告別儀式,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隨后捕捉到了一個典型的鏡頭:“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毕笳饔y(tǒng)治的“不列顛尼亞”號,與象征香港回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啟示人們發(fā)現(xiàn)這一儀式的深厚內涵。
7時45分的第二次降旗儀式,也只是一筆帶過,但作者把這一事件放在歷史今昔的對比上,有一種歷史滄桑變化的感覺,使得曾經的坎坷,在人們腦海中“積淀成了神圣而執(zhí)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喜悅變得更加凝重”。
另外還有兩段,一個是第4段,交待的是有關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個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歷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對照,深化了主題。
(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被稱為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據(jù)統(tǒng)計報道有400萬人在這里遭到了殺害。這篇消息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這主要得益于他獨辟蹊徑,突破了“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即記者在新聞中毫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寫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著個人的情感。
文章一上來的議論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接下來,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紹了里斯維辛集中營可怕的歷史。作者說,那些“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經是舊聞了,奧斯維辛也不再有“可供報道的新聞”了。但是到這里訪問,作者卻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是記者的良心在催促他,“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這里指出了作者寫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
后面的部分,作者隨著參觀者的腳步,把讀者帶進了集中營,從毒氣室、焚尸爐、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一直寫到絞刑室。作者并沒有詳細描寫這些地方多么的陰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終盯在參觀者身上,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
有一些細節(jié)很耐人尋味。比如,“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還有,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么?這不僅是作者的疑問,也是紿讀者提出的問題。
除此之外,作者還有一些很精辟的議論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做禱告,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奧斯維辛,做禱告的`地方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禱告懺悔自己的罪行的;而無辜的人們成為劊子手刀俎上的肉,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最后一段,與標題和首段遙相呼應,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也顯得文章首尾相貫,渾然一體。
三、總結兩篇短新聞的結構特點。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學習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力強的特點;
2.學習兩篇短新聞既報道事實、又抒發(fā)感情的特點;
3.通過學習第一篇文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認識法西斯的暴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如何理解“別了,‘不列顛尼亞’”標題的含義?
【明確】標題有兩層意思。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2.【提問】《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中,現(xiàn)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現(xiàn)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綱,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人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依靠一些關鍵詞銜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儀式,則讓人聯(lián)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銜接,使得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靠現(xiàn)實的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現(xiàn)實的場景有歷史的縱深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
3.【提問】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明確】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tǒng)治,回歸祖國,可以說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統(tǒng)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4.【提問】《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里有很多否定句,應該怎么理解?
【明確】本文用了一連串的否定句,像一條線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統(tǒng)一的風格,同時把奧斯維辛這個被納粹顛倒了的世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每個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值得細細體會。比如:
標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否定句,類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介紹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說“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這句話承上啟下,一方面奧斯維辛太出名了,人們已經了解了它很多東西,的確沒有什么新聞可以報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新聞,作者還是要寫一寫,因為他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結尾“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除了呼應前文之外,還突出了文章主題。意思是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東西了,每一個參觀者都看到同樣的東西,也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震驚,甚至窒息??吹竭@些遺留的東西,就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看到那些真實的場景,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這樣,雖然話語貌似平靜,卻表現(xiàn)出對納粹罪惡的深刻揭露。
5.【提問】《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明確】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xiàn),但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主要還是一種客觀敘述為主的寫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容來寫,是一種純主觀性的報道。
總結、擴展
《別了,“不列顛尼亞”》選取了英國撤離香巷的一系列場景,并把它們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有了歷史的縱深感;《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打破客觀報道的傳統(tǒng),直接敘述自己的感受。它們和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要求學生閱讀“背景材料”中的新聞報道《奧斯維辛,歷史不會忘記》,比較一下和兩篇課文的寫法的不同。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四”
《新聞》 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新聞采訪以及如何做好新聞采訪。
2.通過模擬采訪,了解采訪技巧和注意事項。
3.通過新聞采訪,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時事,明辨是非,弘揚正氣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通過模擬采訪,了解采訪技巧和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通過模擬采訪,掌握提問的角度和技巧。
教法學法:活動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播放視頻導入新課。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剛才的視頻內容由幾部分組成?你能看出它們的關系嗎?(引出新聞采訪)
二、理解新聞采訪及注意事項
1.請說說你對“新聞采訪”的理解。
2.結合新聞特寫《飛天凌空》的相關語段,引導學生理解新聞采訪的手段(觀、聽、問、記、閱、錄)。
3.教師出示課件: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的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
4.學生自讀教材第13面的內容,了解新聞采訪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ń處熗桨鍟┙處熞龑Ц爬ǎ?/p>
采訪前:
?。?)確定采訪主題。通過研究分析,找準熱點、關鍵點,確定采訪主題。主題應有價值、有深度、有新意。
?。?)選擇、聯(lián)系采訪對象。確定主題后,從專業(yè)背景、個人經歷、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選擇采訪對象。確定后,與之聯(lián)絡,說明采訪主題、目標等,發(fā)出邀請。約定采訪時間、地點等。
?。?)收集相關資料,擬出采訪提綱。圍繞采訪主題和對象,收集與之相關資料,分析、研究。擬出采訪提綱,保證采訪效果。(采訪提綱見書P13)
采訪中
?。?)守時赴約,注意儀表。
?。?)彬彬有禮,機智傾聽。
?。?)有效提問,講究技巧。
?、偬釂枒o扣采訪主題,多個角度與層面設問;
?、谝羞壿嬓?,可由淺入深或由主到次;
?、蹎栴}要分門別類,一一提出;
?、苷Z言要簡潔清晰、準確精練;
?、輪栴}要主旨清晰,范圍適中,要求明確。
?。?)過程流暢,輕松自由。
?。?)做好記錄,重視筆錄。
采訪后:
?。?)整理材料,去粗存精。對相關材料去粗存精,選擇重點。不僅要疏通文字,還要補充核實材料。
?。?)成果確認,保持聯(lián)系。相關新聞作品發(fā)表前,采訪者應將作品交采訪對象確認,這樣不僅可避免誤解、曲解對方的言論,也能補充、調整自己言論的機會。
啟發(fā):哪些環(huán)節(jié)是你沒考慮到的?大家認為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最難的一環(huán)是什么?
三、擬采訪提綱模擬采訪
1.觀看視頻《大學生地邊談——食品安全問題》,并對此進行評價或提出建議(可從采訪對象的身份、人數(shù)、所提問題、禮貌用語等方面進行評價)。
2.擬采訪提綱。(二選一)
出示熱點素材:
?。?)最近,我班舉辦了“讓自己更美,讓班級更優(yōu)”的演講比賽,意在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增強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如果就此活動進行一次采訪,你打算采訪誰?請列出采訪提綱。
(2)最近,我校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隨手拍”活動,意在宣傳文明,倡導文明,踐行文明。大家既是宣傳者,也是實踐者。如果就此活動進行一次采訪,你打算采訪誰?請列出采訪提綱。
3.小組展示,其他組評價或提出建議。
4.歸納應注意事項
?。?)尊重采訪對象,注意言行得體。
?。?)提問由淺入深,邏輯清晰連貫。
?。?)切忌涉及隱私,不能強人所難。
四、模擬采訪,發(fā)現(xiàn)問題。
選擇一組進行模擬采訪,其他組評價或提出建議。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根據(jù)本組的采訪提綱,開展實地采訪,做好記錄,為新聞寫作提供素材。
《新聞》 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況。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zhàn)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
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
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授課時間: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配樂朗誦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一詩,聲情并茂地導入課文)這首詩是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整體感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讀課文,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訴我這則新聞分別講了什么事?(借機引導學生什么叫導語及其作用)
2.再讀,找出記敘這件事的六要素。(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3.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精讀講析:
1.教師導學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2.思考:《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是什么?從幾個方面總領全文?
它的主體部分分幾層,是怎樣銜接的?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1.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3.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賞析:
新聞的語言要求準確精煉,且這兩則新聞記敘了我軍排山倒海的
,是語言鏗鏘有力,品味這兩則新聞,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并談談你的理由。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yè)
就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課后記:
《新聞》 教學設計 篇7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儲備點:
?、?掌握新聞常識。
?、?了解解放戰(zhàn)爭概況。
?。?、能力培養(yǎng)點:
?、?能寫作簡單的新聞。
?、?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场⑶楦畜w驗點:感受解放戰(zhàn)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
【教學設想】
?。?、重點:掌握新聞知識。
?。?、難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3、教學思路:既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又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投影儀、DVD 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本課目標〗
?。薄W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掌握新聞常識,感受解放戰(zhàn)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介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的背境導入。
二、課前熱身
1、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潰退( ) 要塞( ) 阻遏( ) 銳不可當( )
?。?、解釋下列詞語:
業(yè)已 銳不可當
三、合作探究
?。薄⒄w感知:
介紹本課內容梗概。
?。病⑺倪吇樱?/p>
互動1:閱讀新聞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確閱讀新聞要的“三五六”(即三個特點,結構的五個部分,記敘的六個要素)。
互動2:朗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動3:再讀課文,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主要內容。
互動4: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么作用?
互動5: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
互動6:主體部分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材料的?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來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fā)起進攻作戰(zhàn)的,為什么先說東路軍,再說路軍?
互動7:文中寫西路軍所遇到的敵情時說“和中所遇敵情一樣”,請你用課文中的話說說中路軍所遇的敵情。
互動8:作者對西路軍的渡江情況作了哪兩面方面的評論?詳略是如何安排的,兩方面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互動9: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請找出文中的詞加以說明。
四、達標反饋
討論課后練習三。
五、學習小結
內容總結;方法歸納。
六、延伸拓展
到圖書館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閱當年報道解放戰(zhàn)爭的新聞史料,摘錄其中的導語部分,并注明出處。
第二課時
〖本課目標〗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教學過程〗
一、新聞復習,激趣引讀
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制作、豐富的內容吸引著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節(jié)目中的重頭戲,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新聞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二、朗讀積累,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內容。
三、比較閱讀,理解提升
?。薄⒄摇巴保?/p>
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進攻階段。
……
?。病⒄摇安煌保?/p>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zhàn)役結束,淮海戰(zhàn)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zhàn)與敵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史上南陽所發(fā)生的重要戰(zhàn)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zhàn)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lián)歷史與現(xiàn)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四、新聞朗讀,語言品味
?。薄⑿侣劺首x(看誰讀得好):
活動過程:主持人一名,評委3~5名,(其它同學可模擬電臺播音員,按新聞播音的要求,開展朗讀比賽。)既很激動又很莊重地來朗讀全文。
?。?、語言品味:
學生進一步品讀課文,體會新聞的語言特點,提高閱讀能力。
?、?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三課時
五、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薄⒑献魈骄浚?/p>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2、課外延伸:
⑴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新聞,請聯(lián)系本課的學習談談你對新聞的認識。(200字左右)
⑵ 就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的三要素 中路軍:紛紛潰退 毫無斗志
新聞的三個特點 西路軍:與中路軍一樣
記敘的六要素 東路軍:較為頑強 但一舉擊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 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 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教學后記】
學生讀書開不了腔,須加強指導;學生對戰(zhàn)爭的殘酷性認識不足。
《新聞》 教學設計 篇8
一、導入
1、收看過新聞聯(lián)播嗎?
2、播音員報道的新聞都是由記者撰寫的“新聞報道”。
3、今天我們要來學做小記者,了解“新聞報道”的寫法。
二、自學例文,了解這則新聞報道
1、自讀,再指名讀。
2、思考,討論:例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3、討論:讀了這則報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聞報道的框架
1、我們讀了例文,就能對這次男籃比賽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為什么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呢?自讀習作3第二部分,發(fā)現(xiàn)報道的寫作特點。
2、討論
1)、例文各部分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2)、歸納,板書: 標題:題目突出重要內容
導語:交代結果
主體:事情經過
結尾:補充交代
四、指導寫好一次體育比賽或學習競賽
1、可以組織一次拔河或跳繩比賽等。
2、學生口述比賽情況,注意體現(xiàn)出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為什么等因素。
3、指導確定標題,突出重要內容,然后按導語:交代結果;主體:交代事情經過;結尾:補充交代這一格式開始落手報道內容。
五、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報道的事件清楚,重點突出,語言規(guī)范。
《新聞》 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依據(jù)對新聞體裁的了解,積累新聞采訪的選題、寫提綱等基本常識。
2.分析熱點話題,根據(jù)采訪計劃嘗試擬寫采訪提綱。
3.根據(jù)采訪提綱的基本要求,制定采訪計劃,梳理采訪結果。
二、教學重點:
圍繞話題,根據(jù)采訪的目的和對象,擬寫采訪提綱。
三、教學難點
了解采訪提綱的基本要求,按照標準修改提綱。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體驗法頭腦風暴法
第一單元解析
人文主題:本單元為活動探究單元。任務一圍繞“新聞閱讀”編排了5篇課文;任務二,新聞采訪;任務三,新聞寫作。通過學習,養(yǎng)成關注現(xiàn)實、關心時事、自主思考的習慣;形成求真求實、冷靜客觀的思維方式。
語文要素:學習本單元,理解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基本原則,了解常見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初步形成一定的新聞閱讀能力,學會撰寫新聞作品。鍛煉捕捉新聞線索、抓住新聞熱點的能力;提高策劃組織、分工合作、交流溝通的能力。學會準確、負責任、言必有據(jù)地表達。
新聞采訪解析
人文主題:培養(yǎng)新聞敏感度及成果預判意識。
語文要素:熟悉新聞采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自主確定報道題材,制訂采訪方案,草擬采訪提綱,并進行采訪實踐,搜集新聞線索。
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新課導入
教師語言:《焦點訪談》《第一時間》這類新聞深度報道類節(jié)目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原因在于,一是聚焦熱點話題,例如《假紫菜的真相》《破獲酒駕逃逸案》《誰弄臟了我的空氣》,二是完成這些新聞報道之前,媒體人要做充足的準備,即撰寫訪談提綱。本節(jié)課,我們就體驗一下媒體人的工作,完成新聞采訪提綱的撰寫。
【設計意圖】
關注時事,導入新課。
回憶新聞體裁知識
教師語言:作為一個職業(yè)新聞工作者,大家除了之前積累的新聞體裁的知識,還需要了解關于新聞采訪的一些常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調動自身經驗,參與學習,做好規(guī)劃。
學生活動:回憶新聞體裁知識,記錄新聞采訪的知識。小組合作,制定采訪計劃。
【課件展示】
1.什么是新聞采訪
明確: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去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通過記者和采訪對象面對面交流實現(xiàn)。
2.什么是新聞寫作
明確:新聞寫作,就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寫作??梢杂梦淖只蛘呗曇?、影像。
采訪前的準備
(1)明確報道的目的。采訪前,首先要明確自己采訪的目的。比如,我們要寫一篇“好人好事”的新聞,在采訪的時候就要圍繞“好”來問,挖掘人物樂于助人的品質。
(2)搜集充分的資料
可以從報紙、雜志等搜集資料,也可以從正規(guī)媒體網絡查閱資料,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比如采訪一個會議,會議主題是什么,參會人員有哪些,會上主要議論什么內容等。資料越充分,采訪會越順利。
(3)擬好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可以規(guī)劃我們的采訪程序,幫助我們思路清晰地進行采訪、寫稿。比如,采訪清潔工的采訪提綱:
每天上班幾點出來幾點回去?
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
工作中最累、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行人隨手扔垃圾怎么辦?
?、戎贫ú稍L計劃
依據(jù)采訪話題及提綱,制定采訪計劃。包括何時、何地進行采訪,對采訪中的突發(fā)情況如何應對,對采訪結果和數(shù)據(jù)如何進行梳理。
【設計意圖】
掌握新聞采訪的基本知識,做好采訪的前期準備。
訪談提綱的基本要素
教師語言:請同學們閱讀以下訪談提綱樣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說說訪談提綱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明確:采訪主題、時間地點、采訪對象、采訪目的、采訪方式、采訪器材和采訪問題。
2.和上面采訪清潔工的提綱比,你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明確:訪談對象可以不止一個;訪談問題都跟主題、目的有關;要根據(jù)不同的訪談對象設計不同的問題;問題要表達清楚;問題間的邏輯關系和目的要清楚......
【設計意圖】
了解訪談提綱的基本結構,為自擬提綱做好準備。
設計訪談提綱
教師語言:那么,我們這次的采訪話題是“手機進校園”,請閱讀相關資料擬寫采訪提綱。
【資料1】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guī)定,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在校期間電子產品使用管理,指導學生科學規(guī)范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
【資料2】在日本較為主流的教育方針是,由學校統(tǒng)一向學生發(fā)放手機,以此來“教會學生手機的正確使用方法”。著名教育學家尾木透露,這種手機月租3500日元(約合220元人民幣),不能上網但自帶GPS功能,此外,這種手機還可以“防狼”,如果遇到危險,孩子可以一鍵打開報警裝置。
【資料3】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方便了家長與之聯(lián)系,但也存在一些青少年對手機形成了依賴,患上了“手機綜合征”。而且頻發(fā)短信對視力有一定傷害,手機輻射也影響身體健康;沉迷于玩手機也必定影響他們的學習;手機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都有不利影響,學校和家長必須要管,但怎么管是關鍵。單用一紙禁令完全把手機清除出校園,這種“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傷害了學生的自尊,無法從根本上讓學生正確認識手機的用途,學校應當采用科學和與時俱進的管理方式,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
學生活動:填寫訪談提綱(答案不唯一),完成提綱后進行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后進行修改。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走進社會,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訓練搜集材料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通過組織發(fā)布新聞和評議新聞的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激勵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和身邊小事,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大方自然發(fā)言,認真細致傾聽,文明禮貌交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交際內容、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評價能力和交際應變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搜集國際、國內新聞,或用調查、訪問等形式了解周圍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從搜集、了解到的新聞事件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練說幾遍,再想一想自己對這則新聞有什么看
教學過程:
一、閱讀交際內容,明確本課學習任務。
1、自讀課文78頁口語交際內容第一段。
?。?、說說這節(jié)課的任務:召開新聞發(fā)布會。
?。础⒃僮x第二段,為交際做準備。
二、小組交流。
?。?、以2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新聞發(fā)布嘗試練習。
?。病l(fā)言可以按照“新聞──收集途徑──看法”的思路,也可以自己確定思路。通過講、聽、評完善各自發(fā)言內容。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引導點撥。
?。?、綜合學生發(fā)言,指導學生明確新聞的兩個基本特點:新、真。
三、全班互動。
?。薄⑦x出主持人到臺前主持。
2、第一個欄目:“國際時訊”。搜集國際新聞的同學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以聽后談談對每則新聞的看法,也可以對發(fā)言情況作出簡單評價(指導學生從語言、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價)
3、第二個欄目:“國內要聞”。搜集國內新聞的學生發(fā)布新聞,并談自己的看法。其他學生自由評論。
4、第三個欄目:身邊的事情。搜集周圍新聞的同學分欄目發(fā)言,其他學生發(fā)表看法。
5、教師小結:
以上新聞發(fā)布會開的特別精彩,我非常感動。同學們不僅搜集了許多新聞,而且還用自己的表達才能很好地發(fā)布了新聞,說明大家會搜集,會思考,會表達。大家發(fā)布的新聞內容非常全面,說明大家熱愛生活,關注生活,關心國家大事,這是21世紀少年必須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
四、總結
1、評選“最佳新聞發(fā)布者”和“最佳新聞評論員”
?。?、小結本次活動,提出新的目標。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更使我明白了:
1,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說”的能力,還必須歷練人格修養(yǎng),拓寬知識視野。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面對林林總總的報刊和新聞媒體,學生懂得了篩選,學會了比較。
2,在一個口語交際話題結束的時候,我們的著力點不應主要在于學生是否學會了做某件事,不應主要在于學生在交際內容方面有怎樣的收獲,而更為重要、更為核心的是,學生在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學鍛煉了交際技巧和交際策略。
3,在口語交際課上,老師的指導要適時、適度,盡量不要當“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讓孩子自己主講,自己主持。讓每一個孩子敢于當眾發(fā)言、善于當眾發(fā)言,是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目標。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章節(jié):
第一章新聞采訪的本質和主體
所屬學科:
新聞傳播學
專業(yè):
新聞學
適用對象:
新聞學xx級高本學生
單位:
xxxx
授課教師:
xxx
一、課程簡介
《中級新聞采寫》是高等院校新聞學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新聞寫作的基礎、前提和保證,任何新聞媒體的新聞從業(yè)人員,無不從加強、健全新聞采訪著手。從一定意義上說新聞采訪時整個新聞工作的靈魂。新聞寫作能力是衡量記者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采訪決定寫作,采訪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采訪的歸宿。
二、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本課程使進入新聞學類的本科自學應考者,在學習新聞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實際能力,提升采訪能力,熟練運用采訪技巧完成采訪任務。同時,可以掌握新聞不同體裁稿件的寫作原理與方法,提升學生的新聞寫作水平,為將來從事新聞媒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習本課程的要求:《中級新聞采寫》課程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系統(tǒng)講授新聞采訪與寫作的相關理論、技巧與藝術,包括新聞專業(yè)的相關理論、采訪的技巧與藝術、各種新聞的寫法、消息的來源與查證方法、編輯部的組織運作、新聞采訪與寫作判斷能力講授采訪與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獨立采訪寫作新聞能力,為學生打好從事各種新聞工作必須具備的新聞基本業(yè)務基礎,使學生具備新聞采訪、寫作的有關知識。
三、教學方法
R講授型R問答型R啟發(fā)型R討論型□演示型□實驗型£練習型□表演型
R自主學習型□合作學習型□探究學習型□其他類型
四、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新聞采訪的含義和特點
第二節(jié)對新聞采訪活動本質的探討
第三節(jié)新聞采訪活動中的雙主體
五、教學設計
教學思路
課堂引入、知識講授、課堂練習、歸納總結
教學媒體
《第一章新聞采訪的本質和主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案導學
出示多媒體課件、課程安排、本節(jié)課課程目標
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收集并講解有關于新聞采寫的全面資料
教師活動
使用教材和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內容
學生反饋
認真觀看多媒體,積極提出問題,多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初步的了解本章節(jié)的內容
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工作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能夠充分的自主學習
學生活動
通過課本,多媒體自主歸納總結新聞采寫的知識點
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共同探討新聞采寫的重難點的學習和記憶方法
教師活動
指導同學高效率的探究討論
學生活動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總結新聞采寫的學習方法、備考技巧
設計意圖
通過合作討論探究加深對新聞采寫的了解
歸納總結拓展提高
教學過程
總結教學過程的每個階段
教師活動
歸納學生總結出的結果
學生活動
提出并分享自己總結的結論
設計意圖
讓學生對新聞采寫有更深的認識
六、教學知識點
1.第一節(jié)新聞采訪的含義和特點
2.第二節(jié)對新聞采訪活動本質的探討
3.第三節(jié)新聞采訪活動中的雙主體
七、特色創(chuàng)新
1.講授與提問結合,課堂活躍,互動度高。
2.拓展課堂,豐富授課形式,提升學習趣味。
3.借鑒多種新媒體手段,講練結合,及時復習回顧,讓學生學有所得。
4.教學方法豐富,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為期末考核打下堅實基礎。
八、參考資料
[1]皮傳榮.新聞寫作實務.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xx.
[2]丁柏銓.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3]劉海貴.中國新聞采訪寫作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
[4]威廉·E·布隆代爾.《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華夏出版社.20xx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知識和能力:
了解新聞的記敘要素、結構和特點。
2、過程和方法:
以這則新聞為例,學習新聞的記敘要素、結構和特點;在閱讀中,學會運用假設比較的方法品味新聞語言。
?。场⑶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從自己對新聞的認識出發(fā),嘗試著評價新聞。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說說你對新聞的印象
最近國內外有哪些重大新聞?從哪里可以得知新聞?我最喜歡的新聞類節(jié)目是什么?
二、鋪墊:有關的新聞知識
1、學生齊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介紹什么是新聞的六要素(結合課后練習一),然后請學生就《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進行分析:
明確: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分中、西、東三路軍
時間:22日22時
地點:九江到江陰
事情起因:渡江作戰(zhàn)
事情經過結果:中路軍突破安慶渡至繁昌已渡過三十萬人;西路軍渡過三分之二占領貴池等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大部渡過南岸,遇敵抵抗較頑強,最后殲敵控制江陰封鎖長江。切斷無錫段鐵路。
3、穿插:為什么不按東西中的順序來介紹?
明確:按時間中路軍最早發(fā)動進攻,西路軍和中路軍的戰(zhàn)況相似較易,按難度東路軍的情況最復雜所以這樣安排。(新聞的真實性)
三、深入:了解新聞的結構
1、利用課后的練習二,掌握新聞的結構。
?。?、背景:你知道這則新聞的背景是什么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完成)
?。?、標題、導語和主體的掌握分別:
問題設計:你能試著用一句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你能試著用幾句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你能試著用一段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四、聯(lián)系:關于新聞的特點
?。?、引用報紙上的明星的假新聞、過時的舊新聞來問學生,你喜歡嗎?為什么
?。?、明確:新聞的特點是內容真實(新聞的靈魂核心),及時(新聞不是舊聞)。
課后實踐:去報紙上找你喜歡的新聞,根據(jù)我們學到的關于新聞的相關知識,選取一個或幾個角度對你讀的新聞進行點評。
五、模擬“普利策”
關于普利策獎:普利策獎由美國著名記者約瑟夫·普利策創(chuàng)立,主要分為新聞獎和文化藝術獎。普利策生前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獎勵新聞界、文學界、音樂界的卓越人士,該獎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fā)一次。
?。?、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找到的新聞投影給大家,可以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點評。
2、組織同學互相評價,模擬普利策新聞獎給今天展示的新聞頒獎:
具體獎項可以設:
最吸引眼球獎(標題出眾)、最優(yōu)美文字獎(文字準確)、最及時獎(作用及時)等等。
六、新聞就在你的身邊
根據(jù)我們所學的知識要求學生自己動手來寫一則身邊的新聞,報道開學至今學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項活動。
【相關鏈接】
?。薄⒔ㄗh用動畫演示解放戰(zhàn)爭的形式。
?。?、報紙假消息:比如說“羅家英暴死”“劉亦菲變性”等等。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2、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3、品味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
4、牢記歷史教訓,樹立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斗的雄心壯志。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2、讓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啟發(fā)式。
【教具】幻燈片、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一、導入激趣
普利策新聞獎評審組頒獎詞
二、奧斯維辛集中營介紹
資料圖片ppt、展示:
奧斯維辛集中營,壁壘森嚴,四周電網密布,內設哨所看臺、絞刑架、毒氣殺人浴室和焚尸爐,由第一集中營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組成,用于消滅歐洲的猶太人,是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的執(zhí)行地,是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最大的滅絕營。約有40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此經受嚴刑拷打,慘遭殺戮。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犯下滔天大罪的歷史見證。
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zhè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蘭斯在這里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zhèn)因此聞名于世。當年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qū)面積40平方千米,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維辛主營、布熱金卡營、莫諾維策營。莫諾維策營又包括40個小集中營,分布在波蘭南部整個西里西亞地區(qū)。1940年到1944年,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希特勒的殺人中心,大約有400萬人在這里慘遭殺害。許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余的則被有計劃地殘殺。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按新聞的導語、背景、主體、結語幾方面概括一下這篇新聞的內容。
一、導語:
二、背景:
三、主體
四、結語:
2、讓我們隨著參觀者的步伐走進集中營
(1)、看了視頻和課文以后,你們對奧斯維辛集中營有什么印象?
明確:
?。?)、作者又沒有直接寫集中營是如何殘害“犯人”的?你是如何體會到它的可怕的呢?
明確:
?。?)、在文中第三部分7-15段找出參觀者表情變化的句子,討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明確:
?、?/p>
②
?、?/p>
?、?/p>
?、?/p>
⑥
人們感情的變化,從側面證明了
四、獨立思考,深入分析
1、這篇新聞與我們常見的新聞在敘事和感情流露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
常見新聞作品:
本文不同之處:
2、文章開頭寫“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結尾又寫道“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蔭……”,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結構上:
內容上:
寫法上:
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承上啟下。
第二次:呼應前文,突出了文章主題。
4、這篇新聞的主題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1、文章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新聞呢?請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并組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原因。
明確:
2、《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為什么成為新聞史佳作?
六、拓展延伸
七、課堂小結
歷史大潮滾滾向前,歲月可以沖淡一切,但有些東西卻是永遠無法忘記的,也是不能忘記的。雖然二戰(zhàn)早已經過去,但“奧斯維辛”仍舊在默默地提醒著人們:忘卻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要以史為鑒,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我們要團結一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新聞》 教學設計 篇14
課題:錄音新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教學目標:
1、學習運載火箭參試人員為祖國作貢獻的精神。
2、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學習錄音新聞中口語與書
面語的結合的寫法。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自讀、合作交流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現(xiàn)場,肯定是一個特別振奮人心的場景。我們不能親眼目睹這壯觀景象,但我們通過廣播記者文字和廣播員的聲音,卻真切地感受到了整個運載火箭發(fā)射的全過程,感受到了發(fā)射前、發(fā)射中和發(fā)射后的緊張、興奮、激動的氣氛。
二、閱讀主場
?。ㄒ唬┱埿@廣播站播音員向同學介紹錄音新聞廣播稿的特點。(課前準備)
介紹要點:
1、鮮明的傾向性,真實性(包括現(xiàn)場音響),注重對氣氛的渲染,注重報道的條理性。
2、語言通俗明白,有較強的口語性。
3、篇幅短小,多使用短句。
(二)學習小組自行組織閱讀,理解熟悉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材料安排的順序(以時間為序報道火箭發(fā)射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1-7段),報道火箭發(fā)射的情況(交代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引起聽眾注意/火箭發(fā)射的準備/火箭的發(fā)射)。
第二部分(8-15段),報道運載火箭落水的情景(交代這部分的主要內容,過渡/測量船上測量的情況/直升飛機測量情況/現(xiàn)場人們的激動和歡呼)。
第三部分(14、15段),對發(fā)射海區(qū)指揮所負責任人的采訪。
?。ㄈ┮哉n文為材料,嘗試模擬播音。(校園廣播站播音員提出播音建議,并進行具體指導)
(四)播放一段錄音新聞,讓學生再度感受錄音新聞播音稿的寫作和廣播員的播音,并通過交流,找到學習寫作和播音的借鑒。
(五)學習小組內自由練習。
三、閱讀尾聲
?。ㄒ唬┯懻摗疤骄俊ぞ毩暥?。
(二)解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詞句積累(抄寫在積累本上)
扶搖直上歡呼雀躍熒光屏下錨橘紅碩大遙測
一個火球像流星般的穿過一片白云。
像一朵碩大的蓮花,怒放在蔚藍色的海面。
?。ㄋ模┎贾米鳂I(yè):
把學到的播音知識運用于實踐,節(jié)選課文第一或第二部分,向家長模擬播音,并請家長進行評論。從學校即將舉行的運動會選擇一件事,為校園廣播站寫一則廣播稿。題目自擬。
【《新聞》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