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最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 推薦度:
- 會計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橋》教學反思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同時,“生命橋”的意義又是課文的難點。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嗽趯W生初讀課文之后,我就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然后讓學生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寫上自己的感受、體會,并在四人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讀書感受。這樣學生就不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就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抓住“靜靜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課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是幫助學生體會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重點段落,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來體會臺灣青年的無私奉獻。臺灣青年在持續(xù)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這里的“靜靜地”是他內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讀這一點的時候,我用“周圍的環(huán)境能靜嗎?”和“他的內心能靜嗎?”兩個問題來襯托出那位臺灣青年的不平靜。將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紙上。
三、重視朗讀訓練,感受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特別是課文的第3至第6自然段,指導學生將地震危機仍舊存在的緊張、恐懼與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從容鎮(zhèn)定進行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升華感情,引發(fā)共鳴。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一、在品味課文時,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
二、自身應變能力不夠靈活。對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評價語言比較單一,有些語言不夠干凈利落,這些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煉。
《橋》教學反思2
《橋》教學反思《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jié)感人。成功之處:上課開始我讓學生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體會。學生從“像潑”“像倒”兩個短句體會出不僅描寫雨水之大,還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爆發(fā)作鋪墊。從“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可以看出山洪來勢兇猛,不可阻擋。
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到了洪水兇猛可憎,像魔鬼一樣向人們逼近,讓學生感悟險情并明確:險情越險,為后文渲染的氣氛越濃。接著我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感受其高大的形象和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習,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進行適當的朗讀指導,以讀促思,讓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升華情感。不足之處:由于課堂時間緊,沒有讓學生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做到讀說寫結合。以后我會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得恰到好處。
《橋》教學反思3
本次口語交際是語文園地八中的話題“未來的橋”。本組教材《蘭蘭過橋》一文的課后練習中,以學習伙伴的口吻已提出分頭設計未來的橋的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得到很多啟示,還可以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生發(fā)出形形色色的對未來的橋的設想。同時,在語文園地八中安排有“我會讀”《我發(fā)明的機器》一文,學生通過對短文的朗讀,能夠幫助其拓展思維,展開想象,大膽而又富于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設想。
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既聯系課文,又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有話愿說,有話可說,利于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下面我將學生們課堂上的精彩發(fā)言記錄下來,看看我班“小小的橋梁設計師”們的精彩表現。杜書涵把自己繪畫的橋的圖片拿上講臺,我?guī)椭旁谕队皟x上,她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橋的:
三十年以后,我成了一名橋梁專家,我設計了一座多功能的橋。
我設計的橋的上部覆蓋著太陽能板,能吸收太陽的熱能,用來發(fā)電。這些電能為過往的行人和車輛提供照明,還能為橋欄兩側的話會提供熱量。橋梁中部除了鋪設的道路以外,兩旁還有觀光窗口,另外有大型船只通過時,橋面會自動上升。橋的下部設有救生裝置,當有人落水或發(fā)生其他意外時,它就會發(fā)出警報,及時把人救起。
我相信這座橋一定會給人們帶來便利和安全。
接下來孫士軒介紹自己的設計,他說:三十年以后,我成了著名的橋梁工程師,我設計了許多橋,我最感驕傲的是我設計的“彩虹橋”。
我設計的橋像彩虹一樣美麗。橋上有像彩虹的七種顏色的通道,每一天通道分明通向金星、木星、水星等。人們可以去太空游玩,去探索。
我還要設計各種各樣的橋,為人類做更大的貢獻。
口語交際課結束后,我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橋的圖片在展示欄上展出,有的孩子把自己的設計寫下來。寫成了一片很通順流利的短文。孩子們的說話寫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橋》教學反思4
《用紙造一座“橋”》這堂課學生特別感興趣,氣氛活躍,輕松。通過學習,完成了兩個活動,第一,用紙造橋要考慮哪些問題。第二,介紹評價我們的橋。學生經歷了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學會了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制作。發(fā)揚了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善于發(fā)表意見的品質。
學生準備材料的時候,教師建議用舊報紙,這樣就不浪費。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但舊報紙要注意三點,一是大小要一樣。二是,報紙要求是沒有揉過或折疊過的。三是要準備備用的紙,可能會有重做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建橋標準”降低一點,當學生制作成功后,再提高要求,這樣就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
介紹評價我們的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小組準備做介紹,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橋,對制作的橋作評價。對橋的評價主要進行鼓勵性評價,要指出設計好的,設計巧妙的地方,不能分等級,善于找到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如果學生感興趣,課后可以提高造橋的要求,可以增加材料,如兩張紙,再設計制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橋。
《橋》教學反思5
《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在深入解讀文本后,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ㄒ唬┱J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等詞語。
?。ǘ├斫庹n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ㄈ┱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成功之處
1.情感渲染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我把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
2.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在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層層深入地讀。特別是抓住“洪水不斷上漲的三個階段,老漢的每個舉動”,感受他在危急時刻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精神與人格。所以本節(jié)課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
教學不足
1、在教學中雖然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課文,但是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讓學生體會讀少了一些;教師的點撥多了一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2、備課中所設計到的幾個教學的切入點,如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放在最后才點明這樣寫的好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文章所起的作用,這幾點雖然都設計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時間太多,沒有點透,也是遺憾之處。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須深入解讀文本,教師解讀文本的程度越深,領悟文本的涵義就越透徹,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就越強。
《橋》教學反思6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的第三篇課文。上完這節(jié)課,我對自己這節(jié)課有這樣一些想法,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建議和幫助。
一、以生為本組織教學,抓住課文重點,以“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從孩子們那躍躍欲試的神情,我覺得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機已成熟。在交流“老漢是怎樣一個人?”時,由于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學生可能從多方面去回答。果然,學生一開始就直接到15自然段,也就是老漢揪出兒子的場面,我馬上調整思路,為更深刻地體會老漢的行為,我緊緊抓住了洪水的變化:老漢揪出小伙子時,洪水已肆虐到什么程度?當洪水沒胸深時,老漢又是怎樣做的?從老漢的一“揪”一“推”中,讓這個人物更豐滿起來,感受老漢平凡中的不平凡。文中還有幾處也對老漢進行了描寫,在學生交流體會老漢是怎樣一個人時,根據學情相機引導學生感受洪水的肆虐、橋的危機、人們的慌亂,從而更能體會到老漢人格的偉大,老漢做法的`可貴。在引導學生了解老漢這個人物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如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結尾才交代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感受文章設置懸念的表達方法等。
二、注重朗讀訓練,以讀為本。在課文的學習中,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注重了讀的層次,使讀書扎實有效。比如學習文中描寫洪水的部分,就有四讀:一讀,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二讀,在學生匯報并初步體會后,自由練讀句子,試著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三讀,展示讀,老師及時進行評價。四讀,師引讀句子,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三、以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奥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我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并及時做出恰當的評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要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訓練學生聽能力;“說”,在學生讀文或回答問題時,遇錯及時糾正,鼓勵學生說話不緊張,把話說完整,注意說話的條理性;“讀”在課文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讀的形式多樣;“寫”,本來設計中有練寫短句的訓練,考慮到時間關系改為練說短句。
我感覺這節(jié)課中學生對老漢精神的偉大有較深的感受,同時落實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但我對文中短句的處理過簡,沒達到預期的目的。對教材的把握欠靈活,還有很多不足,請批評指正。
《橋》教學反思7
上課前,我不止一次告訴自己,《說不盡的橋》是一節(jié)綜合性學習課。為此,我還專門翻閱了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綜合性學習課的上法。
通過仔細的研究教材,我初步把《說不盡的橋》教學目的定位在鑒賞世界各地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了解豐富多彩的橋梁文化,積淀文化素養(yǎng)。
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我摒棄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搜集資料,展示成果,游戲比賽的活動方式進行。因此,我課前早早地安排了搜集資料的任務。
當我把精心準備好的精彩引入高亢激昂的進行課前導入時,全教室的學生無不熱血沸騰,至此,我對我這節(jié)課還是信心百倍的??墒钱斦n堂進行到成果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時,出乎我的意料,居然給卡住了,原因很簡單,各小組沒有很好的完成搜集的任務。有的小組長說,這個星期唯一一節(jié)電腦課,老師開會去了,搜集不了,有的小組長說,我們家的電腦不能上網,諸如此類的埋怨猶如洪水猛獸,一瞬間向我奔襲而來。我慌不擇路,招架不住,只能把這節(jié)課最重要的一環(huán)給抹殺了。
接下來的課程,學生呆如木雞,我也只能對牛彈琴般的把一言堂進行到底。
課后,我掩書沉思,我不斷的反思我這節(jié)課的得失,我再一次體會到功虧一簣的痛楚,也再一次明白這樣的道理:課前的準備不僅僅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的課前準備更是重中之重。
這次《說不盡的橋》教學,失望和遺憾在所難免,但仍有一絲快樂掠上心頭,畢竟我已向成功又靠近了一步,這不也是收獲嗎?
《橋》教學反思8
《橋》這篇文章情節(jié)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多用于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表現力。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fā)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與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工地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舍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橋》教學反思9
《飛奪瀘定橋》一課學習完了,心里感慨頗多,有為自己的設計感到滿意,對學生的表現叫好的一面,也有因自己沒有抓住時機引導而遺憾的一面。為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吸取經驗教訓,特反思如下:
這一課是精讀課文,首先讓學生匯報交流有關資料,如關于紅軍在長征中所經歷的千難萬險、瀘定橋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當時敵、我雙方的態(tài)勢等。通過交流,學生了解了相關知識,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先讓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中最想深入研究的內容。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學生提出很想研究紅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有的學生提出最想研究紅軍如何“飛”,怎樣“奪”瀘定橋,還有的學生提出更樂于研究紅軍在行軍中遇到的哪些困難,他們是如何克服的。此時,學生眼中充滿了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師在充分鼓勵后,讓學生再次仔細讀課文,并放手讓他們自主合作深入探究。討論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火花不斷碰撞的機會,最后,學生們分析得全面到位、探究得深刻細致。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學生所提問題層次,然后讓學生找出最主要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自己動腦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深化對課文重點部分的認識。
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大討論,談談對課文中“飛”的看法:你想象中的是什么樣子?課文中的“飛”是真的“飛”嗎?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并就此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解決語文中的難題,即通過計算說一說紅軍是怎樣行軍的,速度有多快?學生經過緊張地計算,紛紛舉手發(fā)言。每小時行軍6千米,進而又計算出每分鐘走多少米。究竟速度快不快呢?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發(fā)言積極踴躍,每個人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小臉都漲得紅紅的,眼睛都在發(fā)著光芒,通過討論學生們明白了紅軍的速度的確非??欤械耐瑢W說:那速度跟馬拉松賽跑的冠軍速度一樣快了、有的同學說摩托車的速度一樣快……我知道學生的發(fā)言欲望之高是源于他們對課文理解地進一步深入。此后,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都來想白天行軍快,晚上呢?晚上行軍的速度是多少呢?學生經過計算知道晚上行軍是平均每小時5千米,即每分鐘90米的速度。也非常快。他們要戰(zhàn)勝哪些困難呢?學生經過討論知道,紅軍不僅要克服天黑,看不見路,還要克服天雨、路滑,還要和敵人賽跑等等。通過討論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紅軍“飛”奪瀘定橋時,真正是用自己的雙腿賽過了車輪,賽過了援軍,搶占了先機,真的如飛一樣。
第三步在教學“奪”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紅軍進攻的難度很大:有天險、有敵人故意設置的障礙、更有敵人的碉堡、機槍、大炮,這是敵人認為是鳥也飛不過去的防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讀、齊讀、帶感情讀,體會出了紅軍的英勇。頑強以及那種為了勝利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學生通過讀也深刻感悟到了文章的內涵。
反思整節(jié)課,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習目標基本完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求實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口才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思想情操得到了陶冶,學習態(tài)度等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應再下一點功夫。使學生讀得更有感情、更能感動人。
《橋》教學反思10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老支書在山洪暴發(fā)時,為了挽救村民們的生命,結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贊美了老支書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老漢的人物形象,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雨水和洪水的句子體會情勢危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引導學生感受老漢高大的形象和無私的品質,通分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境中去。然后找出村民們是怎么做的,最后老漢是怎么做的。這樣層層深入,一點一點解讀文本。作業(yè)部分,我安排了一個練筆,為老漢寫一篇碑文,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老漢的敬佩之情。
課后反思了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對課文朗讀方面指導得不夠到位,沒能把學生引入到那種感人的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沒能得到很好的調動;二是給學生自主思考,討論的時間較短,學生回答問題時很迷茫。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課課有長進。
《橋》教學反思1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通過聲情并貌地朗讀將學生帶到了1999年9月22日,并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來反襯小錢的處境。學生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一入課堂就有感覺,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對小錢的關懷與同情之心。
二、詞語的學習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實際來選擇。
本課的詞語有很多。在選擇時,我主要挑選了學生易錯的詞語如:白血病、輾轉、間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讀音不僅是學生,就連我們大人都非常容易讀錯,很難糾正。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鞏固字音,為后面讀文掃清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理解記住。對于凋謝、綻放、含苞等詞語,我讓學生用話來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并配以圖片使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
三、借助對比感悟,深化課文理解
作者在細節(jié)描寫上多次運用對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朗讀:將“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與杭州的美景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景色雖好而小錢的生命卻即將逝去的悲哀。
四、不足與遺憾.
在課文學習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表達不夠充分,例如:重點理解"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可貴,體會到生命將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應讀出這些感受來,學生朗讀時并沒有把這種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到位.課堂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讀了兩遍過去了,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范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三:
這節(jié)課首先讓學生讀課文,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問題來逐步地理解課文中的難點。學生的表現比原來課堂上要好得多。也許是施加了壓力的原因。不足之處在開始部分講海峽的時候,應該準備一份中國地圖,或者用投影展示一下,學生理解起來會容易一些。因為是第一課時,有些內容還沒有深入地理解。學生讀的還不夠,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而且沒有給學生單獨朗讀展示的時間。
《橋》教學反思1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的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我在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
讀是本節(jié)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課堂伊始,我就讓學生初讀,把課文讀通順正確,重點讀好課文的第2段。這段不僅生字詞多,難以讀通順,而且正是這節(jié)課研讀的重點;接下來輕聲讀,想想課文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接下來的帶問題默讀,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最后的匯報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內心的感受。讓學生每次的朗讀都是為品讀文本而服務,層層遞進。
二、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使學生體會文中的感人之處。
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我便出示幾個關鍵詞。如“凋零”“含苞”“綻放”“輾轉”“沉著”“奔波”“連夜”等詞語,讓學生體會李博士的勇敢,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臺灣同胞不顧個人的安慰,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情操。
三、以情入手,展開課文最動人的場面的教學,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感人之處。
理清文章主線后,我就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此時主要要求學生順文本思路,聚焦課文的第二段中的句子: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要分析一個人的內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這個句子作為重點句進行解讀,目的是讓學生走進小錢的內心。讓學生敏銳地抓住“含苞的花朵、凋謝、綻放”學生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小錢病情嚴重,體會到了他的無奈,體會到了他的痛苦。
教學中,以“讀”做肉,以“情”注血,讓學生在人文關懷下感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比如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學生已經對關鍵詞語的感悟到位了,但沒有及時進行朗讀訓練,致使錯使了朗讀訓練的良機。
《橋》教學反思13
《生命橋》這則故事講的是一群羚羊為了躲避狩獵隊的捕殺,在一只老羚羊的帶動下,紛紛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逃生的故事。它像特寫鏡頭一樣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謳歌了羚羊們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讀來震人心魄、扣人心弦。
備課時,我想:學生一定也會被這則故事所吸引,所感動,感動之余肯定會有所悟。于是,整堂課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首先引導學生默讀,勾畫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詞句,并說說為什么感動。然后反復朗讀這些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在讀中揣摩情感。到理解重點句“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時,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一個學生說:“因為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年輕羚羊的生命,所以把羚羊們跳躍時所劃出的一道道弧線比作‘生命橋’,而且這座橋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绷硪粋€學生補充道:“如果沒有老羚羊的身體作支撐,就沒有年輕羚羊的第二次起跳,也就沒有了年輕羚羊的生命?!睂W生理解得多好??!看來,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適時、到位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相信自己的學生吧!
《橋》教學反思14
《七彩橋》這一課選取于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架起溝通的橋》的內容。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橋”這一思路展開教學。通過欣賞生活中的“橋”,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再通過歌唱音樂中的“橋”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學會認識歌譜,只有認識了歌譜才能更加準確的唱好歌曲。在學生唱會歌譜的基礎上,再開始歌詞的加入。當學生把歌曲學的差不多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厭煩情緒的產生,我采用了分組歌唱及分角色歌唱。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了起來,學習氣氛馬上又得到了提高。在學生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我又開始了基本樂理知識的教授,包括:調號、拍號以及歌曲中出現的切分音。當學生學會這一切的時候,再讓學生帶有感情的把這首歌曲唱一遍.整堂課結束在歡樂的氣氛當中。
《橋》教學反思15
?。?、在教學中,對中心的理解始終蘊涵在課堂教學的始終,但是在最后的解題“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時候,顯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這個問題“那涓涓流出的只是臺灣青年5%的骨髓嗎?”的處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時間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峽兩岸醫(yī)護人員對的愛心都理解得更透徹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題中就水到渠成了。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雖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尋找骨髓的艱難,急迫與曲折。但沒有點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更忽視了這個詞的用法。有老師在點評中說到:老師在文本中發(fā)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3、我還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寫話,用詩意的語言來表達小錢對臺灣青年、對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說不盡,那份感激
我,
?。ㄒ粋€剛滿18歲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陽光普照,桂花飄香,
也無法(盡情綻放)。
因為──(白血病)。
你,
?。ㄋ孛疗缴呐_灣青年),
在罕見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顧(對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牽掛),
不顧(自身的安危),
讓那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為了海峽彼岸的(那個充滿期待的生命)。
感謝你呀,
?。蓯鄣模┣嗄?,
是你的(愛心)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給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讓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陽光中綻放)。
感謝你們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峽兩岸醫(yī)護人員,
是你們的(愛心)架起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讓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飄香)。
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心中的這份感激)。
讓風中的桂花香帶去我的祝福:
?。ê萌艘簧桨玻。?/p>
設計這道題,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按常規(guī)的教學,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流于蒼白,情感會流于膚淺。而讓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份以詩形式表達的感激,可以讓優(yōu)美的詩的語言牽引出學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們的語言表達得到提升;讓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份敘事詩,可以讓學生學習用簡練的語言重敘這個故事的同時,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華。
【《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橋》教學反思